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這筆留抵稅額按國際慣例應該退還給企業,但受征管水平等因素影響,為避免騙稅等造成稅款流失,2018年以前中國企業只能將這筆留抵稅額結轉到下一期來抵扣,并不退稅。
為改變這一現狀,2018年以來中國探索構建一套適合國情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其中,2019年4月開始,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對符合條件企業的部分增量稅額予以退還,但這不涉及巨額存量稅額,增量稅額退還也打了折扣。
在經濟增速放緩疊加疫情沖擊下,不少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等經營困難,急需國家政策扶持。如何更精準更有效地支持企業紓困,實施巨額增值稅留抵退稅成為國務院首選。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宣布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后,僅隔半個多月,在近日國常會部署后,《公告》正式對外公開,宣告了1.5萬億元退稅政策落地實施。
這1.5萬億元退稅資金并非“撒胡椒面”,而是針對特定對象,且有明晰的條件。根據《公告》,享受這次退稅的對象分兩類,一類是面向所有行業的小微企業(含個體戶),另一類是面向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六大行業的大中型企業。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當前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受疫情等沖擊更大,經營困難,交稅費少,相比于減稅降費,退稅更有效,直接增加企業現金流,解決小微企業資金難題,小微個體戶數量大,支持他們也有利于保就業保民生。六大行業則關系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保障等領域,支持他們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穩定經濟基本盤。
與此前不同,根據《公告》,上述享受退稅的小微企業、制造業等六大行業不僅可以從4月起。按月全額享受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可以在今年內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李旭紅教授告訴第一財經,存量留抵退稅額可以退稅,比原來的僅有增量留抵稅額退稅大幅增加了退稅額,解決企業的資金困難。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主管合伙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這意味著所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關于進項稅額的資金占用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有力地支持保民生保就業。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制造業等六大行業形成了完善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這對于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鼓勵創新創業,助力行業內企業扭虧為盈具有重要幫助。
根據《公告》,退稅時間點上,企業從4月30日起,從小到大先后集中享受退還存量稅額。
“按照不同規模的企業分批有序地安排存量退稅款退稅,首先解決的是微型企業,然后到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充分反映對于中小微企業給予特殊的幫助及扶持!崩钚窦t說。
小微企業、制造業等行業適用退稅新政具體標準也在《公告》中得以明確。此外,享受退稅的企業還要滿足相關條件 ,比如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或者B級,3年內未騙稅、虛開發票等。
|